PMP

《PMBOK》V6:第八章 项目质量管理(学习笔记)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
1)规划质量管理
2)管理质量
3)控制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理念
1)质量是符合要求(确保项目产出预定的结果)、适合使用(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实际需求)。
2)预防胜于检查。
3)持续改进
4)管理层的责任。
5)质量是免费的。
6)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7)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经营。
8)质量不同于等级。
9)精确和准确(Precision and Accuracy)。
※精确表示的是一致性的程度;准确是指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10)统计控制常识。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行业领域,项目团队可能需要具备统计控制过程方面的知识,以便评估控制质量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数据。
属性抽样(合格&不合格)|变量抽样(合格的程度,比大小、排名次)
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
敏捷应用:敏捷方法认为质量一旦确定下来,在项目执行期间是固定不变的,敏捷的价值观就是要交付客户可以使用的有价值的软件。对于敏捷方法来说,质量不作为调整的对象,而是调整范围。
※敏捷方法关注以下最佳实践:定期审查、定期回顾、频繁交付。


规划质量管理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为在整个项目期间如何管理和核实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本过程的开展时间:本过程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工具与技术要点
1)标杆对照:标杆对照是将实际或计划的项目实践或项目的质量标准与可比项目的实践进行比较,以便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参考第五章项目范围管理-收集需求。
2)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用来估算备选方案优势和劣势的财务分析工具,以确定可以创造最佳效益的备选方案。使用边际效益分析质量标准时,边际效益等于实际成本时,质量是最佳的。
3)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COQ)
①预防成本:预防特定项目的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质量低劣所带来的相关成本。
②评估成本:评估、测量、审计和测试特定项目的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所带来的相关成本。
③失败成本(内部/外部):因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与相关方需求或期望不一致而导致的相关成本。
★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是一致性成本
★失败成本分为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是非一致性成本
4)流程图:用来显示在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成一个或多个输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
5)逻辑数据模型(LDM):逻辑数据模型把组织数据可视化,以商业语言加以描述,不依赖任何特定(行业)技术。
6)矩阵图:矩阵图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弱。
7)多标准决策分析:可用于识别关键事项和合适的备选方案,并通过一系列决策排列出备选方案的优先顺序。
8)质量测量指标
★质量测量指标用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质量测量指标可允许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质量测量指标包括:准时性、成本控制、缺陷频率、故障率、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测试覆盖度等。

9)测试与检查的规划:在规划阶段,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决定如何测试或检查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如何满足产品的绩效和可靠性目标。

管理质量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提高实现质量目标的可能性,以及识别无效过程和导致质量低劣的原因。
本过程的开展时间: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工具与技术要点
1)核对单(Checklists):是一种结构化工具,通常列出特定组成部分,用来核实所要求的的一系列步骤是否已得到执行或检查需求列表是否已得到满足。
※注意与核查表(Checksheets)的区别。
2)质量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结构化审查,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
3)过程分析(Process Analysis):指按照过程改进计划中概括的步骤来识别所需的改进。
4)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确定引起偏差、缺陷或风险的根本原因的一种分析技术。
5)因果图(Cause-and-effect Diagrams):又称“鱼骨图”“Why-Why分析图”和“石川图”,将问题陈述的原因分解为离散的分支,有助于识别问题的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
6)直方图(Histograms):是一种展示数字数据的条形图,可以展示每个可交付成果的缺陷数量(频率)、缺陷成因的排列(分布)、各个过程的不合规的次数,或项目或产品缺陷的其他表现形式。
7)散点图(Scatter Diagrams):散点图是一种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它能够展示两支轴的关系,一支轴表示过程、环境或活动的任何要素,另一支轴表示质量缺陷。
8)面向X的设计(Design for X,DfX):是产品设计期间可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指南,旨在优化设计的特定方面,可以控制或提高产品最终特性。
9)问题解决:发现问题或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

质量改进方法(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s)
1)PDCA循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
参考本章考点:规划质量管理、管理质量和控制质量的联系?
2)六西格玛(DMAIC)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控制质量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核实项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已经达到主要相关方的质量要求,可供最终验收。
本过程的开展时间: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工具与技术要点
1)控制图(Control Charts)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根据合同要求而制定的规格的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对于重复性过程,控制上限和下限经常设在±3σ的位置1σ代表一个标准差当某1个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或连续7个点落在均值上方或下方时就认为过程已经失控

2)帕累托图:帕累托分析源于帕累托定律[80%的问题经常由20%的原因引起],帕累托分析是确认造成系统质量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的分析方法。
3)核查表(Checksheets):核查表又称“计数表(Tallysheets)”,用于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

核查表(Checksheets)用于收集缺陷发生的次数,核对单(Checklists)用于检查预先列出的缺陷是否存在。
4)统计抽样:指从目标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检查。样本用于测量控制和确认质量,抽样的频率和规模应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
※统计抽样分为两种抽样:变量抽样、属性抽样。
※统计抽样的特点:节约成本、快速。
5)测试/产品评估:测试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化的调查,旨在根据项目需求提供有关被测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客观信息。


考点:规划质量管理、管理质量与控制质量的区别?

过程主要工作描述
规划质量做计划、定标准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指标,明确项目工作需要达到的质量水平。
管理质量查过程、保质量关注整个项目期间的过程和质量,满足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识别的质量要求,另外还把测试与评估工具用于管理质量过程以确认项目是否达到这些质量要求。
控制质量测数据、控结果通过将工作成果与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保结果可接收,并将测量结果交给管理质量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质量、管理质量与控制质量的区别

考点:规划质量管理、管理质量和控制质量的联系?

PDCA循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